每周双碳快讯(12月12日至12月18日)发表时间:2023-02-10 17:02 近期碳市场行情 上周五结算价折合人民币621.81元,周交易量15.7万吨,另有大宗交易成交量2.5万吨,成交价折合人民币649.38元。 上周五收盘价折合人民币77.09元,周成交量35.76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57.00元,周成交量254.94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29.10万吨。 各试点: 上周五成交均价为125元,周成交量1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54.90元,周成交量4.63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75.21元,周成交量14.69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53.80元,周成交量24.96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48.44元,周成交量109.81万吨。 上周线上交易最终成交均价为35.00元,周成交量3.28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31.17元,周成交量53.15万吨。 上周没有交易。 01 德新社13日称,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二氧化碳关税的经济体。当地时间12月13日,欧洲理事会官网发布消息称,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于当天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确定欧盟碳关税将于明年10月起试运行。根据欧洲议会官网介绍,该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在2023年10月1日起开始试运行,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气等行业,以及诸如螺钉、螺栓一类的钢铁制品。该碳边境调节机制在正式生效前将设定一个过渡期,期间相关贸易商将只需要报告相关碳排放数据。根据此前的方案,2023年至2026年将是欧盟碳关税政策实施的过渡期,2027年起,欧盟将全面开征碳关税。目前,欧盟碳关税正式生效的时间还有待最后谈判确定。 02 欧洲时间12月9号,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就《电池法案》达成了临时协议,以彻底改革欧盟的电池规则,并考虑技术发展和未来的挑战。虽然《电池法案》的正式生效还需要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但是法案具体内容已经敲定。 该《电池法案》将涵盖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个电池寿命。适用于在欧盟销售的所有类型的电池:便携式电池、SLI 电池(为车辆的启动、照明或点火供电)、轻型运输工具(LMT) 电池(为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等轮式车辆提供牵引力), 电动汽车 (EV) 电池和工业电池。电动汽车电池、LMT电池和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必须进行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在立法生效三年半后,必须设计家用电器中的便携式电池,以便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自行拆卸和更换;为了更好地告知消费者,电池将带有标签和二维码,其中包含与其容量、性能、耐用性、化学成分相关的信息,以及“单独收集”符号。 03 据油气新闻网12月7日报道,道达尔能源计划在其计划的巴布亚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每年捕获近100万吨二氧化碳,预计从2027年底天然气生产的第一天起,碳捕获和储存作业将上线。 04 生态环境部环评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答记者问(以下简称《审批原则》) 新发布的《审批原则》主要是对现有政策、法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衔接落实,没有加严管理要求。与2015年版相比,《审批原则》总体框架保持不变,主要从适用范围、总体要求、选址布局、清洁生产、减污降碳、环境风险防范、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环境管理及监测、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环评文件质量等方面,就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工作给予指导。在具体内容上,增加了区域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评价等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完善了污染防治具体要求,按照最新管理要求调整了有关内容。总体来看,新发布的《审批原则》既提出了鼓励有关行业建设项目应用的先进技术和达到的先进水平,又明确了项目投运后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无缝衔接。 钢铁/焦化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增加废气超低排放有关要求,突出钢铁项目二噁英、焦化项目VOCs防控措施,增加烧结湿法脱硫废水单独处理要求,鼓励脱硫废液提盐、制酸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方式。 现代煤化工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增加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相关要求,删除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有关表述,强调高盐废水的处置和结晶盐综合利用有关要求。 石化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提出原则上不得设置废气旁路,增加严控排入城镇排水系统、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要求。 火电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补充贮存、运输环节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的具体要求,增加鼓励脱硫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要求,完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相关要求。 05 为巩固生态保护补偿阶段性成果,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近日印发。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更加完善,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有序深入,以受益者付费原则为基础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逐步拓展,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到2035年,形成以综合补偿为主导、分类补偿为补充、市场化与多元化补偿共同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格局,形成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具有首都特点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06 贵州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贵州省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以林业碳汇为重要载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切实巩固提升森林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推进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贵州将通过实施林业碳汇“巩固提升、计量监测、开发利用、试点示范、科技支撑”等五项行动,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亿立方米,力争完成树种结构调整800万亩、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林业碳汇开发总规模达到500万亩,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得到提升,基本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林业碳汇(碳票)项目开发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林业碳汇为载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推进,林业碳汇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07 12月12日,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腾讯联合打造的“低碳星球”小程序宣布完成首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这也是深圳市民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的首次交易。 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监管下,经第三方核查机构核证后,“低碳星球”将用户积累的减排量挂牌至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并完成交易,以地铁乘车券的形式全额返还用户。 据介绍,深圳市民在微信内搜索“低碳星球”小程序,注册开通个人碳账户,即可将通过腾讯地图APP与腾讯乘车码刷码参与的公共出行行为,进行二氧化碳减排量的科学核算,并积累相应碳积分。目前,深圳市民个人碳积分积累的最高纪录是8317分,相当于累计减碳量近1吨,可兑换69张乘车券。 08 12月14日上午,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智能系统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项目第一期研究成果——《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下而上”的排放方法学构建了交通部门长期能源与碳排放核算模型,首次核算了广东省内分区域、分车型排放数据,创新提出了道路交通碳预算并制定各区域逐年碳排放预算清单,保障道路交通碳排放尽早达峰并尽量降低总体排放水平。 09 12月12日,香港国际数据中心日前宣布,香港国际数据中心将成立10亿美金绿色数据基金会进入碳汇行业,旨在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范围,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7大高耗能行业尽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并对外投资Web3行业组织绿碳宇宙、智投数字资产交易所等相关行业组织共计5600万美金,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投资将用于香港国际数据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制定业务,落实国家关于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建立一站式的综合交易平台,为企业、投资者和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托管及交收等业务。 10 近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袁某、龙某某滥伐林木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二被告与公益诉讼起诉人达成调解协议,自愿缴纳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近7万元用于购买碳汇减排量,以替代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据悉,这是重庆市首例探索通过认购碳汇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的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