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11月13日至11月19日)发表时间:2023-11-27 16:44 近期碳市场行情 上周最后结算价76.28欧元(折合人民币每吨595.42元),周交易量19.70万吨。另有大宗成交2.0万吨,成交价78.9欧元(折合人民币每吨616.62元)。 上周最后收盘价9,550韩元(折合人民币每吨53.12元),周成交量70.11万吨。 上周最后综合收盘价为每吨72.47元,周成交量1071.27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232.58万吨。 各试点: 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110元,周成交量10吨,本周CCER最后成交均价每吨70元,成交量100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9.36元,周成交量7.82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4.66元,周成交量17.99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2.00元,周成交量10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43.71元,周成交量7.43万吨。 上周没有交易。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34.45元,周成交量48.42万吨。 上周没有交易。 (以上行情来自各交易所公开发布信息) 01 三项CCER的重要配套制度发布 日前,《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作为指导CCER重启的文件,明确了CCER的申请条件、审核流程、交易规则等内容,为CCER的重启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1月16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正式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交易市场制度基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02 全国首批氢能生活垃圾转运车在深交付 单车可实现每年碳减排6吨 近日,全国首批32吨勾臂式氢能生活垃圾转运车,在南山区华侨城垃圾转运站交付。该批车辆搭载了深圳企业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由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采购、运营,将正式批量用于深圳市政环卫作业。 据悉,本次交付的氢能垃圾勾臂车是氢蓝时代协同深圳能源、开沃汽车三方针对绿色零碳环卫应用场景和特点,深入调研后推出的具有全球引领优势的全新科技产品。该款车搭载氢蓝时代“鲲”系列高性能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能力、功率密度、动态响应速率、百公里氢耗、低温启动性能等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氢能垃圾勾臂车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同时可覆盖环卫全工况作业,满足各项动力需求,具有负载能力强、续航里程长、加气时间短等优势。此批车辆投入运营后,单车可实现每年碳减排6吨。 03 首份军队碳排放研究报告:美军和英军欠下至少1110亿美元气候赔偿金 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6日报道,首份涉及军队碳排放研究的报告说,美军和英军对受其碳排放污染影响最大的社区欠下至少1110亿美元气候赔偿金。 这项研究采用了“碳排放社会成本”的估算模式——即用美元核算每增加1吨碳排放带来的气候破坏成本。 报告说,如果以最低限度计算这些受损地区需要的补偿,美军应支付1060亿美元,英军应支付50亿美元。 报告作者说,尽管这些数字已经令人瞠目,但其实“极其保守”。共同财富研究员、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凯姆·罗格利说,推算结果确实是最低限度。原因之一是:推算的基础是美英两国政府“不透明”和“不完整”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包括军队供应链的大部分碳排放以及美英军队个别年份的碳排放,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喷气燃料对气候变暖的特殊影响。 研究人员说,美英两国军队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远超出普通温室气体。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没有算上军事活动给邻近社区带来的健康危害。 罗格利说:“两国军队在海外有大约900个基地。这些军事设施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开垦土地和修建用于军事活动的设施,这些活动都会制造有毒废料,对世界各地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 国际专家2022年的一项评估发现,军队是世界气候危机主要因素之一,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5%。 04 英国将在2026年推出碳关税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3日援引匿名官员的消息称,英国财政大臣亨特计划效仿欧盟推出的措施,从2026年起对从气候法规较弱的国家进口的碳密集型商品征税。该计划可能在本月的秋季声明中宣布。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政府就是否引入“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进行了磋商,以保护工业免受来自碳成本较低地区的不公平竞争。今年9月,欧盟温和启动了CBAM计划,预计亨特将宣布,英国将在2026年欧盟机制生效时启动自己的CBAM计划,以避免英国成为面临欧盟征税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倾倒场”。 政府将推进该计划的确认信息将受到英国工业界的欢迎,不过官员们警告称,谈判仍在继续,任何宣布都有可能推迟到春季预算。 05 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10年增加约8.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11月14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各国的气候行动计划仍不足以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也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巴黎协定》要求195个缔约方每五年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即每个国家旨在减少排放、适应气候影响的气候行动计划。最新报告分析指出,如果各国提交的最新国家自主贡献得以实施,预计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2010年增加约8.8%,比2019年仅仅低了2%。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研究,要实现到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2019年减少43%。 06 一年援助近千亿元,德国政府通过电价补贴方案 当地时间11月9日,德国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德国执政联盟就未来五年内减轻制造业企业电力成本的新方案达成了一致。 “我们正在从根本上降低电力税、稳定电网费用,并继续进行电价补偿,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电价。”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称,仅明年一年,援助金额将高达120亿欧元(约合934亿元人民币)。 德国主要执政人士最新达成的一揽子协议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2024-2025年,将所有制造企业的电力税从目前的15.37欧元/兆瓦时(约合0.12元/千瓦时)降至欧盟允许的最低水平0.5欧元/兆瓦时,降幅近97%。这一税收削减可能会再延长三年; 针对最容易受到国际竞争影响的350家能源密集型企业,将现有的碳排放成本补贴延长五年,并取消了首个吉瓦时不补贴的限制; 延长五年对约90家特定企业实行的“超级限额”。该限额将公司碳排放交易总成本限制在公司生产总增加值的一定比例内。 除了上述措施外,德国政府已经批准,在2024年对输电网费用继续进行补贴,以降低电价。 07 气候变化带来地球最热年 非营利组织“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是1850年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约有73亿人暴露在受全球变暖严重影响的温度下至少10天,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在过去12个月里遭遇危险的极端高温。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气候变化是造成上述情况的罪魁祸首。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