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1日)

发表时间:2023-02-10 17:06


近期碳市场行情

欧洲

上周五结算价折合人民币每吨599.47元,周交易量12.70万吨。

韩国

上周收盘价折合人民币每吨87.94元,周成交量53.79万吨。

全国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5.00元,周成交量484.70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37.27万吨。

各试点:

北京

上周五成交均价为每吨125.14元,周成交量5144吨,另有CCER交易68吨,成交均价每吨90元。

上海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4.01元,周成交量97.42万吨。

广州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75.64元,周成交量84.78万吨。

深圳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3.50元,周成交量21.08万吨。

湖北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48.38元,周成交量34.17万吨。

天津

上周五线上交易成交均价为每吨30.98元,周成交量86.17吨。

福建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32.40元,周成交量92.94万吨。

重庆

上周没有交易。

双碳相关动态


01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社消息,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由于未能实现欧盟的碳汇目标,该国或被处以高达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9亿元)的罚款。

研究人员表示芬兰需要支付的金额将取决于从欧盟购买的碳汇单价,并将当前局势称为“国家紧急状态”。

据芬兰广播公司此前报道,欧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林业战略条例》设定了2030年碳汇目标,要求成员国确保土地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完全通过二氧化碳等效清除得到中和。第一次审查结果将于2025年公布。

除了面临经济损失,芬兰于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计划也更加遥不可及。

森林历来是芬兰经济福祉的主要来源。俄罗斯卫星社报道指出,七分之一的芬兰人来自拥有森林的家庭,而林业占芬兰出口收入的17%左右。而除了砍伐加剧,北欧森林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及病虫害等威胁。


02

据韩国媒体《Money Today》12月20日报道,欧洲议会日前与欧盟各国政府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改革方案达成了协议。欧盟决定2030年将ETS覆盖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62%,较之前设定的目标大幅提升,并决定自2026年起分阶段削减免费提供给企业的排放配额(free allowance),同时对域外企业实施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正式征收碳关税。

报道称,CBAM系针对进口到欧盟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额外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制度,目前覆盖钢铁、水泥、肥料、铝、电力、氢等6项品类。若碳排放量超过欧洲标准,进口商须按照ETS决定的碳价购买碳排放权。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法国议员Pascal Canfin称,预计目前每吨80-85欧元的碳价将升至100欧元。这将是韩国碳价(每吨2万韩元)的7倍。尽管CBAM自明年起试行,正式开征关税要到3-4年过渡期之后。可一旦正式实施,对欧出口比重较大的韩国钢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打击。去年,韩国对欧盟出口钢铁43亿美元,出口铝、化肥、水泥分别为5亿美元、480万美元和140万美元。韩国产业研究院测算,若以过去一年间韩欧碳价最大差额55.4美元计算,相当于韩国铝和钢铁对欧盟出口分别减少21.9%和20.6%。若双方碳价相差10万韩元以上,则韩国对欧出口减少更加明显。


03

根据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史蒂文-吉尔伯特(Steven Guilbeault)26日宣布的新法规建议,到2035年,所有在加拿大销售的新乘用车、SUV和皮卡车都必须是零排放车辆(ZEV)。该公告是在加拿大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发布其2030年减排计划之后发布的,该计划概述了实现其临时气候目标的战略,即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45%。该战略包括轻型车辆的ZEV销售授权计划,以及其他交通电气化措施,包括为充电站和基础设施以及电动车奖励提供资金。


04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本次简化和优化了碳排放报告核查涉及的公式,调整了所需的关键参数和辅助参数;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内容,完善信息化存证的管理要求;增加上网电量作为报告项,新增生物质掺烧热量占比计算方法,新增非常规燃煤机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下一步要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与配额分配的衔接,技术指南与管理要求的衔接,以及政策规范制定与组织实施的衔接。


05

为系统总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经验,促进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建设情况,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

报告全面介绍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市场交易和履约情况,对配额分配和清缴的工作考虑做了说明,总结梳理了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制度体系建设进展,对加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管理相关举措做了介绍。总体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专项监督帮扶等措施有效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对促进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06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方案》锚定2025年提出了主要目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培育一批绿色技术领军企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类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协同创新更加高效。绿色技术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绿色技术交易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得以充分转化应用。绿色技术评价、金融支持、人才培养、产权保护等服务保障全面优化。绿色技术领域国际交流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07


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循环经济分论坛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会上,“安徽省碳普惠平台”正式启动。

据介绍,安徽省碳普惠平台是安徽省双碳数智平台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通过科技手段,记录个人绿色低碳行为,将形成个人“碳账本”,居民凭借个人“碳账本”可兑换多种权益,旨在激励广大公众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减碳行动。


08

12月30日,海南省林业碳汇交易暨碳汇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临高举行,签约的“林业碳汇惠农综合服务”项目涉及红树林约5174亩,20年内产生碳汇量约2.5万吨,预计碳汇交易金额达250万元。
该签约仪式由海南省林业局、临高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当天,有关单位和企业分别签约了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协议、林业碳汇惠农项目碳汇价值保险。海南福山油田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等相关企业和个人在现场线上交易平台上购买了碳汇,现场交易额约15万元。
此次林业碳汇的成功交易,标志着海南省通过交易机制实现了林业碳汇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在植树造林、林业资源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在林业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有了新的突破。


09

12月25日,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CCUS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大同公司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连续生产出优质绿色碳酸钙产品,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运。
该项目采用化学链矿化CCUS专利技术,以工业固废电石渣为原料,利用以氯化铵为主要组分的专有循环介质溶液,高效提取电石渣中的钙元素,进而与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产高纯度微米级碳酸钙产品。与传统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封存CCUS技术相比较,该项目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碳酸钙固体,实现长期稳定固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市场。相较于传统开山及高温煅烧工艺生产的碳酸钙,该项目生产1吨绿色矿化碳酸钙产品,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吨。
该项目每年可处理二氧化碳1000吨,每小时可处理烟气量818标方,年消耗3000吨电石渣,年产成品碳酸钙2300吨,是10万吨级项目以及更多规模化的二氧化碳矿化技术新路径的有益探索,其建设经验有助于推进关键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工程设计优化和规模化工业应用。


10

12月26日,由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共同发起,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国内50余位一线学者共同编制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报告顺利完成线上发布。本年度报告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通过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与实践、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五个方面共20项指标的分析,追踪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最新进展,全面展示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描述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影响,提出需要补强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的协同路径。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分享到: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中心         会员中心          能力建设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024-2250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