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3月6日至3月12日)发表时间:2023-03-15 15:57 近期碳市场行情 上周五结算价折合人民币每吨712.24元,周交易量10.10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折合人民币每吨69.46元,周成交量44.27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6.00元,周成交量20.30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3020吨。 各试点: 上周没有交易。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7.90元,周成交量5000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80.73元,周成交量4.02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57.00元,周成交量4.43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47.36元,周成交量5597吨。 上周线上交易成交均价为每吨30元,周成交量10.26万吨。 上周五收盘价为每吨32.63元,周成交量4.63万吨。 上周没有交易。 01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部长通道”回应工业稳增长、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5G发展等相关热点问题。 谈到工信部在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有哪些举措,金壮龙部长说,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在加强顶层谋划,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意见。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我国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下一步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在高端化方面,一手抓基础支撑,一手抓高端装备引领,也就是说一个“顶天”,一个“立地”,重点实施好两大工程。一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我们要突破一批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二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在大飞机、工业母机、深海装备、医疗装备、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标志性的重点产品。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有顶层规划,要实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慧供应链。 在绿色化方面,总体上是“1+4”,“1”即总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4”即四个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这四个行业都制定了碳达峰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我们已经明确了工业碳达峰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措施,下一步就是要一件一件抓落实。这里有几个举措:首先,实施节能减碳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同时要推广应用节能减碳技术,做大绿色环保产业。另外,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比如大家关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废钢、废纸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02 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到现在为止,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发放了3000多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了5000多亿贷款,2022年带动减少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03 04 该机构指出,当下许多涉及温室气体的国际和国家活动主要是由研究界支持的。目前还没有关于地面和空间温室气体观测或建模产品的全面、及时的国际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将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协调努力,在综合业务框架中发挥现有全部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包括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所有相关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 05 国际能源署3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8亿吨以上,比上年增加3.21亿吨,增幅为0.9%。 数据显示,2022年,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不少核电站停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但更多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则避免了5.5亿吨排放。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美国的排放量增加0.8%,欧盟的排放量下降了2.5%。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能源危机的影响并未导致最初担心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这要归功于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热泵和节能技术应用的显著增长。不过,还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来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06 阿里云与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以下简称“TÜV莱茵”)在德国科隆共同发布减碳方案,基于阿里云“能耗宝”平台与TÜV莱茵在检测、检验、认证领域的技术资源与实力,协助企业客户监测能耗、分析碳足迹,并提供能耗建议。 据介绍,阿里云与TÜV莱茵将结合阿里云的实时能源分析、能源预测等能力,和TÜV莱茵在碳足迹、碳管理等可持续领域的技术实力,共同打造端到端的减碳方案。该方案将为企业提供组织碳盘查和产品碳足迹的计算、能源使用的实时分析和预测、节能措施和战略建议,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影响。 2022年以来,阿里云推出碳排放优化核算平台“能耗宝“,可以实时监测企业用电量,并由此在线测算出碳排放量。同时,基于阿里云数据+AI能力,能耗宝通过自学习节能控制算法帮助企业优化暖通空调能耗,算法带来的平均节能率达到12%。 07 3月6日,中国海油总部“碳中和”大楼正式揭牌,成为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的首家央企总部“碳中和”大楼。 在减排措施方面,中国海油总部大楼持续通过实施中央空调机组全自动清洗节能、智能控制分区照明,依据季节变化定期调整机房温度,推动绿色办公、绿色出行行动,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和逐步替换老旧设备设施等措施深挖节能降碳潜力,践行绿色低碳运营理念。 参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DB11/T 1861-2021),北京绿色交易所按照制定碳中和计划、实施减排行动、碳排放核算、北京碳配额及CCER等量抵消,“碳中和”评价和声明等全流程要求,支持中国海油总部大楼实现年度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并颁发“碳中和”证书。 08 日前,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碳汇林全面建成并顺利完成VCS碳减排项目认证,为实现碳资产有效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积极落实国家“双碳”部署,把新能源开发作为三大主业之一,全面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苏里格气田碳汇林是长庆油田第一个获批的碳汇林项目,是苏里格绿色低碳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预计20年计入期二氧化碳减排量1.37万吨,碳资产开发收益可达66万元。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