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1月15日至1月21日)发表时间:2024-02-01 13:37 近期碳市场行情 上周最后结算价60.85欧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72.98元),周交易量22.10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9,020韩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8.29元),周成交量564.26万吨。 上周最后综合收盘价为每吨71.99元,周成交量11.30万吨,上周没有大宗成交。 各试点: 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108.01元,周成交量1.03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9.50元,周成交量3.0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6.17元,周成交量2.77万吨。 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59.55元,周成交量1900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40.62元,周成交量2.67万吨。 上周竞价交易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34.00元,周成交量3120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33.43元,周成交量1.53万吨。 上周没有交易。 (以上行情来自各交易所公开发布信息) 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发布《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的科学指引,是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 《行动计划》作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核心工具,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气候与环境治理、投融资、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领导下,深入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加强跟踪调查评估,强化对地方的指导,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进“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作出中国贡献。 03 工信部:2024年计划制定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试点推行“企业绿码” 1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工业化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钢铁、电解铝、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中进一步淘汰改造落后产能,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截至2023年底,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全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 此外,乙烯等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已经超过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预计超过93%,全年遴选239家废钢铁、废纸、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22.5万吨,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值得关注的是,家电行业通过易回收、可拆借设计实现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超过80%。 她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减碳,2024年计划制定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2024年力争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000家,试点推行“企业绿码”,同时工信部将发布2024年工业领域节能节水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持续创建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鼓励有条件地区创建“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完善新兴固废利用体系,力争明年年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量达到26万吨以上。 04 NASA:创立美国温室气体中心共享气候数据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迈克尔-雷根等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期间为美国温室气体中心揭幕。该中心的成立将为美国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和私营部门提供合作平台,还可在线获取国际空间站、各种卫星和机载任务以及地面站的观测数据、计算机模型等。该中心的数据目录包含精心整理的数据集,有助于深入了解温室气体源、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和通量等。 05 国际能源署: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达7300GW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长50%,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比过去3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但仍需解决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融资等关键问题。 该报告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闭幕以来,国际能源署首次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国际能源署预测,在现有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将达到73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报告预测,未来5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95%。到2024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将超过水力发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分别在2025年和2026年超过核电。到2028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份额将翻一番,合计达到25%。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