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3月4日至3月10日)

发表时间:2024-03-26 11:12

近期碳市场行情

欧洲

上周最后结算价56.53欧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40.45元),周交易量35.8万吨。

韩国

上周最后收盘价9,090韩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9.01元),周成交量57.8万吨。

全国

上周最后综合收盘价为每吨83.33元,周成交量102.33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56.33万吨。

各试点:

北京

上周没有交易。

上海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73.00元,周成交量9.19万吨。

广州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64.86元,周成交量2.44万吨。

深圳

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59.96元,周成交量412吨。

湖北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39.46元,周成交量2.68万吨。

天津

上周竞价交易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34.10元,周成交量8.31万吨。

福建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29.41元,周成交量200.32万吨。

重庆

上周定价申报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42.30元,周成交量3.27万吨。另有成交申报21.22万吨,成交均价每吨39.5元。


(以上行情来自各交易所公开发布信息)


双碳相关动态


01

2024政府工作报告 “双碳”要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2024年“双碳”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02


财政部:研究建立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体系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建立健全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密切跟踪全球碳定价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资金机制治理与合作。


03

欧盟要求中国产电动车加强登记以备回溯


3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知,紧急要求海关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强登记,称自2023年10月反补贴调查启动后,来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增长超过10%,可能会对欧盟市场带来损害。海关登记能够为日后对这些电动汽车进行追溯并采取措施提供便利。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调查期预计不会超过13个月。

欧盟调查对象是产自中国的9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调查期限覆盖范围横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对欧盟汽车工业损害评估相关趋势的审查期限覆盖范围是2020年1月1日至调查期结束。

目前调查仅过去5个月。欧盟委员会称,在调查启动后,中国产电动汽车进口量迅速增长。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欧盟共进口中国产电动汽车约17.8万辆,同比增长14%。

欧盟委员会称,损害有可能在调查结束前就已产生,而且难以弥补。欧盟有必要通过登记,为可能采取的追溯措施做好准备。这意味着当前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车或自登记之日起被征收关税。


04


欧盟已正式通过立法,从2026年9月起禁止基于碳抵消的“碳中和”声明


2024年3月6日,欧盟的“为绿色转型而赋能消费者”(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指令正式刊登在欧盟公报(Official Journal)上,已成为欧盟的正式法律。

该法禁止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抵消(offsets)的环境影响声明,相当于禁止宣传基于碳抵消的“碳中和产品”或“碳中和活动”。禁令将从2026年9月27日起执行。

需要强调的是:欧盟并没有放弃碳中和,禁止的是商家通过使用碳抵消宣称其产品“碳中和”或服务“碳中和”。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分享到:
首页          新闻中心          业务中心         会员中心          能力建设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024-2250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