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双碳快讯(6月3日至6月9日)发表时间:2024-06-28 17:00 近期碳市场行情 上周最后结算价69.79欧元(折合人民币每吨542.69元),周交易量46.10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8,640韩元(折合人民币每吨45.30元),周成交量73.08万吨。 上周最后综合收盘价为每吨96.07元,周成交量91.09万吨,其中挂牌成交量43.09万吨。 各试点: 上周没有碳配额交易。上周CCER最后成交均价每吨97元,成交量15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76.50元,周成交量3.12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49.16元,周成交量4.68万吨。 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50.00元,周成交量8.96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42.42元,周成交量3.29万吨。 上周没有竞价交易。上周最后成交均价为每吨36.50元,周总成交量28.63万吨。 上周最后收盘价为每吨28.53元,周成交量5683吨。 上周没有交易。 (以上行情来自各交易所公开发布信息) 01 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方案明确了四项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斗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 二、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 三、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强化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建立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支撑保障体系,加强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02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6月7日,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8年,船舶运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机车基本淘汰,实现新能源机车规模化替代应用;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推广使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03 五部门印发多项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涉及钢铁、水泥、炼油等行业 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多项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涉及钢铁、水泥、炼油、合成氨等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重点领域,旨在深入挖掘上述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相关行动计划明确了各行业节能降碳等主要目标。对于钢铁行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年-2025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到2030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水泥行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2024年-2025年,通过实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到2030年底,水泥行业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大幅提升,整体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更加优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行动计划还明确了重点任务,涉及优化调整产能布局、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等方面。 来源: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